50年前抢占“冷战”制高点的阿波罗计划,给今天的人类留下了什么遗产?
2024-10-16 06:25:24 | 作者: 匿名
主笔/袁悦
在月球表面,“阿波罗11号”宇航员奥尔德林部署了一块太阳风收集板,用于收集从太阳大气中散发出的带电粒子。
“冷战”的制高点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出登月舱,为自己迈出了一小步,为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1972年12月14日,另一位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爬上舷梯,登上登月舱。他的身后是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最后足迹。
从此,人类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甚至从未离开过地球轨道。人类太空技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似乎停滞不前。难怪有那么多阴谋论爱好者怀疑NASA只是在工作室里伪造了一些登月视频,并没有真正将宇航员送上月球。遗憾的是,他们所引用的证据全都站不住脚。例如,他们质疑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的美国国旗为何展开。月球上明明没有大气层吗? NASA自然想到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该旗帜由金属线支撑,确保其在真空环境下仍能“随风飘扬”。
不过,从逻辑上来说,NASA确实有很强的造假动机,因为阿波罗计划的核心目的就是打败苏联。整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一直生活在苏联的阴影下。不仅非洲、亚洲纷纷“沦陷”,就连古巴也“沦陷”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美国的危机更加危险。民权、平权、反战、嬉皮士等非主流运动风起云涌,令美国民众不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约翰·肯尼迪(JFK)当选为美国总统。就任四个月后,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发表公开演讲,提议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他还特意补充道:“我们之所以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
肯尼迪没有撒谎。就在肯尼迪发表演讲的一个多月前,4月12日,苏联刚刚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人。三周后,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也进入了地球的亚轨道,但他只在那里停留了15分钟就返回了。美国在太空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冷战”时期。 “在对手身后。
地球的轨道已经如此困难,更不用说月球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超过30万公里,对于太空飞行来说并不算太远。然而,航天器要想达到能够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所需要的推力远远超过了美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更困难的是,当飞船到达月球时,必须突然刹车,才能被捕获在月球轨道上,开始绕月飞行。完成登月任务后,飞船必须再次加速,以逃离月球引力,飞回地球。所有这些变速飞行都需要大量的燃料,更不用说维持三名宇航员日常生活所需的辅助设备了。这对主火箭的推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肯尼迪发表登月演讲时,NASA并不知道能否建造出这样的火箭,但肯尼迪仍然坚持选择登月作为“冷战”的制高点,因为月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图腾,登月是一项无需解释的壮举。
事实证明,肯尼迪是对的。阿波罗计划的成功震惊了世界。美国一举取代了苏联,成为人们心目中美好未来的象征。许多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最终帮助美国赢得“冷战”的不是经济或社会制度,而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的美国国旗。否则,双方只能在热核战场上较量。换句话说,这些历史学家认为阿波罗计划最有价值的遗产是防止了可能消灭人类的热核战争。
那么苏联航天局到底输在哪里呢?有人说苏联的人才培养方式有问题。还有人认为,美国人的管理方法比苏联人先进。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NASA动员了很多私营企业前来帮忙,而苏联却把所有的宝藏都放在了政府主导的军工企业身上。
以上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据后来解密的信息,苏联人其实差一点就成功了。他们唯一不足的是火箭的推力不够,稳定性太差。美国人从纳粹德国阵营招募了一位名叫沃纳·冯·布劳恩的火箭工程师,并说服他担任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布劳恩领导的团队设计制造的火箭高度110米,起飞重量3000多吨,总推力3400吨!如果没有它,阿波罗计划将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土星5号”运载火箭至今仍然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火箭。
当然,后人或许夸大了布劳恩的作用,但有一点就足以证明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差距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之后,美国人把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了航天飞机上,但这个计划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如今,NASA甚至失去了将宇航员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它只能求助于其战败的下属俄罗斯来支付租用俄罗斯火箭的费用,将美国人送上国际空间站。然而,由于“冷战”似乎已分出胜负,很少有人再将太空技术视为军事战略家必须争夺的制高点。
事实上,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一直在刻意淡化阿波罗计划的“冷战”背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登月搭档巴兹·奥尔德林在着陆点放置了一块牌匾,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公元1969年7月,人类首次从地球登陆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两人还接到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从白宫打来的电话,尼克松一再强调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给地球带来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时刻,”尼克松总结道。 “第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去年,好莱坞拍摄了阿姆斯特朗主演的电影《登月第一人》,故意没有出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旗的场景,引发了一些保守派的抗议。不过,这确实没什么值得夸耀的。阿姆斯特朗错误地将美国国旗插在登月舱附近。结果,当登月舱从月球表面起飞时,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将旗帜吹落了。如今,象征“冷战”胜利的美国国旗依然埋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再也不见踪影。
真可谓天有眼。
月球实地考察
由于携带的氧气有限,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总共只在月球上呆了两个半小时,然后就返回登月舱。除了插上国旗、放置纪念牌外,两人还采集了一些月球岩石样本,并安装了包括月球地震仪在内的多项科研设备。
最初的阿波罗计划根本没有考虑科学研究的问题。采集月球岩石样本与其说是为了科学研究,不如说是为了收集登月的实物证据。负责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宇航局局长詹姆斯·韦伯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要求美国政府再拨款用于太空环境研究。肯尼迪总统不耐烦地打断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俄罗斯人之前登上月球,否则我们绝不会花这么多钱(为了阿波罗),因为我对太空没那么感兴趣。”
然而,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查尔斯·索内特博士的坚持下,阿波罗委员会于1962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科学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增加一些科学研究项目?会议达成的结论是,阿波罗计划必须以登月为重点,一切行动必须为“冷战”服务。科学研究不是重点,但如果条件允许,不妨一试。
既然最终目标是赢得“冷战”,我们就必须千方百计扩大阿波罗计划的影响力。因此,阿波罗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媒体部门,努力开发一套适合太空环境的远距离视频直播。设备。最终,这套设备按时研制完成,“阿波罗11号”登月的整个过程向全世界直播。据说,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见证了阿姆斯特朗为人类迈出的那一大步。这一数字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考虑到当时电视还被认为是奢侈品,可以说全世界几乎所有有资格的人都观看了直播。人类第一次被一些与战争无关的东西所吸引。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阿波罗登月舱的有效载荷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直播电视设备,科学研究的空间就更小了。 1963年,NASA无奈批准了250磅的“科研载荷”(1磅约等于450克),允许登月舱携带少量的科研仪器和设备。这样的重量在地球上还不足以装进牙齿之间,但科学家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欢呼起来,因为对于航天器来说,每增加一磅负载就意味着需要多很多倍的燃料。成本极高。虽然250磅不算多,但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另一个星球上安装仪器设备。即使一磅也很有价值。
美国宇航局任命美国地质学家尤金·舒梅克为阿波罗科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的主要关注点是月球的演化。月球无疑是人类研究最透彻的外星天体。早在17世纪初,伽利略就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但月球毕竟距离较远,不方便研究。直到1963年,国际天文学界对月球的寿命、起源等基本问题仍然知之甚少。科学家们甚至对月球表面陨石坑的形成原因存在争议。一组认为这些陨石坑是古代火山活动的遗迹,而另一组则认为它们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大型陨石坑。
解开这些谜团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前往月球实地考察。 “阿波罗11号”的成功让NASA更有信心,后续登月飞行的“科研负荷”不断加大。最终,阿波罗计划六次成功登陆月球,总共带来了近5000磅的科研设备,并带回了840磅的月球样本,被认为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由于NASA一开始根本没有考虑科研问题,所有设计都是为了将宇航员安全送上月球,拍照后立即返回,所以无论是登月舱的有效载荷还是宇航员的停留时间都无法确定。添加太多。
科研经费缺口则更大。美国政府在阿波罗计划上花费了太多的钱。巅峰时期,NASA的年度预算高达6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4.41%。留给科学研究的钱所剩无几了。事后统计显示,阿波罗计划用于科学研究的总经费仅为3.5亿美元,仅占登月总成本的1.5%。因为缺钱,科学家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能望月叹息。
即便如此,阿波罗计划对人类了解月球历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这六次实地调查,我们现在可以相当肯定地说,大多数月球陨石坑都是撞击坑。通过研究这些陨石坑,科学家们推导出了数学模型,计算出地球上发生大型陨石撞击事件的概率大约是每5万到10万年发生一次。如今距离地球上一次重大撞击已经过去了五万年,人类必须提高警惕,尽快研发出相应的技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除了陨石坑之外,早期火山活动留下的岩浆洞仍然可以在月球表面找到。如果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决定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的话,大概率就是建在这些岩浆洞里。它们是月球上最好的避风港。
然而,阿波罗计划最有价值的科学遗产是对月球起源的解释。关于这个问题,之前曾有过三种假说,也一直争论不休。通过对月球岩石样本的研究,科学界现在基本认同“撞击假说”。即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恒星与地球发生了侧面碰撞。月球就是由这次撞击形成的。由轻质碎片组成。
这个假说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适合人类生存,而金星这颗在其他方面与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却已经死亡。
1964年3月28日,冯·布劳恩(右二)和其他专家紧张等待“土星”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
首先,金星有很厚的地壳,几乎没有板块运动。地球原来的地壳一定很厚,但被那次撞击撞掉了,成为了月球的一部分。于是,地壳变得非常薄,板块运动极其活跃,导致地核内部的养分不断流出。随着被发现,富含碳的化学物质不断被掩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碳循环就无法进行,地球的大气温度将迅速失控,这就是金星目前的样子。
其次,碰撞导致两颗行星内部的重金属合二为一,在地球内部变成炽热的岩浆。撞击还导致地球快速旋转。当富含铁的液态岩浆以极快的速度旋转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场,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相比之下,金星的磁场非常弱,所以即使金星上诞生了生命,也会被宇宙射线杀死。
最后,作为一颗卫星,月球的相对尺寸非常大。正是因为月球这样的大质量卫星的稳定作用,地球自转轴才不会出现大幅摆动,地球气候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相比之下,金星没有这么大的卫星来充当“稳定器”,所以金星的自转轴一直在不断摆动,导致金星上的气候发生剧烈的变化,生命肯定不会喜欢那样的环境。
综上所述,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生命的摇篮,月球起着关键的作用。问题是宇宙中两颗大质量行星相撞的概率非常低。尽管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数千颗行星,但没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曾经发生过。如果月球真的是由两颗行星碰撞造成的,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生命的出现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件,而我们人类很可能是银河系中孤独的存在。
也就是说,阿波罗计划间接证明了人类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
意想不到的惊喜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阿波罗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本,这个计划的唯一目的就是登陆月球。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也拉开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序幕。
故事要从1966年开始,当年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爆发了嬉皮运动。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受其影响,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位前美军伞兵不再痴迷于战争,而是相信人类属于一个整体,相互合作才是出路。资本主义信奉的生死竞争法则已经过时了。有一天,他听说NASA拍了一张地球的全身照片,立刻决定在全美发起请愿,希望NASA能够公布这张照片,因为他预感这张照片的力量将是胜过千言万语。有助于推广他的“万物一体”的理念。
事实证明,当时大多数人造卫星都在近地轨道运行。他们距离地球还不够远,无法拍摄地球的全长图像。只有飞出地球轨道,我们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这只有阿波罗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当时,美国和苏联还处于“冷战”时代,太空是“冷战”的战场。美国宇航局是一个准军事单位,其许多任务都是机密的。但在公民请愿的压力下,NASA最终同意了布兰德的要求,公布了一张1967年由ATS-3卫星拍摄的地球全身照片。布兰德印象深刻,立即决定将这张照片印在封面上。他创办的杂志第一期。
这本杂志就是著名的《地球索引》(《全球概览》)。这本1968年出版的季刊一直被认为是嬉皮运动的标志之一,但实际上它是那场文化运动中的另类,因为当时的嬉皮青年大多数选择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中。通过药物。解脱自己。而布兰德却选择面对现实世界,呼吁大家行动起来,远离大城市,到乡村开始自给自足的新生活。
《地球索引》就是为此目的而成立的。它相当于一本农村生活手册。书中列出了布兰德理想生活方式所需的各种用具,并附有购买信息,非常实用。更重要的是,Brand在杂志中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资本主义推动的自由竞争最终会毁灭地球,所以人类必须团结起来,互相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没有什么比地球的全身照片更能体现布兰德的主张了。如今,人们已经多次看到这样的照片,不再觉得新奇。但对于1968年的人类来说,那张照片是令人震惊的。虽然大家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宇宙极其巨大,但人类是视觉动物,千言万语不如照片有说服力。许多环保人士事后回忆,正是那张照片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整体,人类的命运是相连的,保护地球环境是唯一值得毕生奋斗的事业。
《地球索引》出版后的第二年,美国环保人士宣布成立“地球之友”,并倡导每年4月22日为地球日。 197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局(EPA),并通过了第一部《清洁空气法案》,终于拉开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序幕。
然而,第一张地球全身照片拍得不够好,无论是画质还是构图都不尽如人意。 1968年底,“阿波罗8号”首次飞出地球,进入月球轨道。三名宇航员成为距离地球最远的人类。宇航员威廉·安德斯的主要任务是拍摄月球照片,以便美国宇航局选择合适的着陆地点。但他无意中抬头一看,发现地球正在从月球表面升起。出于人的本能,他立即意识到场景很美,于是他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后来被称为“地出”的照片。
这就是NASA想要安排真人而不是机器人登上月球的原因。
布兰德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因此他将其用作第二期《地球索引》的封面。 “这张照片准确地捕捉到了地球的真实图像,”他后来告诉记者。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座岛屿,周围是一片无生命的黑色真空。”
安德斯本人也被这张照片改变了。他原本是一名狂热的“冷战”分子。自从那次绕月飞行后,他不仅成为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就连他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 “我曾经相信人类社会的核心是主教,天上有一位无所不能的上帝,他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关心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离开地球后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可笑,所以我成了理查德·道金斯(著名的无神论者)的好朋友!”
阿波罗9 号宇航员鲁斯蒂·施韦卡特(Rusty Schweickart) 也对地球的全景图感到震惊:“地球上的人们为了一条想象中的国界不断地战斗。事实上,在太空中你看不到任何国界,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美丽的整体。”
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阿波罗宇航员的感受。人们仍然在争吵,环保运动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由于各国的环境政策不同,施韦卡特当年看不到的国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例如,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共享同一个岛屿,但前者砍伐了其领土上的所有森林。两国之间出现了清晰的国界,一侧是黄色,另一侧是绿色,在太空中清晰可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波罗计划留下的遗产被人类遗忘,而是证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事实上,阿波罗计划不仅提供了环保电力,还提供了环保技术。例如,由于阿波罗计划,卫星探测技术逐渐完善,帮助人类发现了臭氧空洞等宏观环境问题。如今,此类技术对科学家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和遏制全球变暖等领域有很大帮助。
登月引发环保热潮,促使美国政府于1970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同样,尽管布兰德关于世界各地人们团结起来的愿景尚未实现,但阿波罗计划在另一个方面帮助地球上的人们连接成一个整体,那就是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计算机极其原始。 “阿波罗11号”携带的计算机内存只有36K,但其重量却高达17.5磅!为了提高计算机性能并减轻自身重量,NASA决定资助一家名为“Fairchild”的公司开发集成电路技术,并向这家公司订购了100万块这样的集成电路板,超出了自己的需求。 10次。后来,这家公司的两名技术人员离开公司创业,成立了一家名为“英特尔”的芯片公司。小型化个人计算机从此登上了世界舞台。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球索引》出版了最后一期。封底是一张田园风光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小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渴求知识,谦虚愚昧。)这是布兰德柳说的。给世界的建议也是阿波罗计划给人类留下的精神遗产。
一个名叫史蒂夫·乔布斯的人可以说是最好的继任者。
1969年3月3日,三名阿波罗9号宇航员离开肯尼迪航天中心运营大楼,准备进入飞船
最后的冒险
那张“地出”照片并不是最著名的地球照片。 1972年底,“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飞向月球。宇航员随身携带先进的哈苏相机,在合适的时机拍摄了地球的高清全身照片。那天,地球上空的云层较少,整个地球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海蓝色。因此,这张照片被后人称为“蓝色大理石”。
太有诗意了,一张照片概括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纵观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关键的两个节点就是八万年前人类离开非洲和1492年哥伦布著名的远征。前者让我们的祖先走出摇篮,占领了整个世界,后者让人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终于连接在一起,人类成为一个大家庭。
这两件事都是冒着巨大风险完成的。前者就不用说了,远古时代,人类每一次离开巢穴的长途旅行,都是一次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冒险。后者也是一次纯粹的冒险,因为当时很多人仍然相信地球是平的。哥伦布的水手们最害怕的不是死于饥渴,而是从地球边缘坠落。尽管哥伦布本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但他错误地计算了地球的直径,错误地认为他只需要向西航行4600公里就可以到达印度。众所周知,两地实际距离约为2.2万公里。如果他没有“幸运”地遇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早就死了。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像哥伦布这样的冒险家。大多数人都死了,只有少数幸运儿活了下来。然而,这些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开辟了新的疆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轨迹。
冒险者不一定很强。他们不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能或有崇高的目的。大多数冒险者甚至因为无助而被迫冒险。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一颗心。勇敢的心。例如,哥伦布是一位普通的航海家。他敢于西航的唯一动机就是为了发财。当时,西欧人与亚洲的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帝国封锁。他们想不出其他办法,只能赌哥伦布。
阿波罗计划无疑是又一次伟大的冒险。按照当年的科技水平,阿波罗号宇航员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死在路上。事实上,“阿波罗一号”起飞前曾发生过一次事故,三名宇航员在登月舱内被活活烧死。幸运的是,NASA并没有被这次事故吓倒,而是坚持了下来,这就是“阿波罗11号”的成功。
据后续统计,阿波罗计划总共耗资254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200亿美元。如果不是“冷战”,很难想象美国国会愿意花这么多钱去登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肯尼迪航天中心在鼎盛时期只雇用了2.6万人,但由于阿波罗计划的许多组成部分都是外包的,全美各地1.2万家公司的员工数量超过40万人。许多参与该计划的人都是自愿无偿工作,但他们比那些有报酬的人更加努力。这不能简单地用“冷战”来解释。
阿波罗11 号登月任务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登月舱模拟器进行训练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传记作者詹姆斯·汉森回忆说,阿姆斯特朗喜欢将登月与波利尼西亚人征服太平洋进行比较。这群人原本生活在中国大陆。许多年前,由于某种原因,他们从大陆乘船东渡,来到台湾岛定居。他们在台湾岛上生活了数千年,不断提高导航技术。直到公元前2500年,当他们认为自己的技术已经成熟时,他们决定继续出海,首先到达菲律宾,然后使用数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一个岛屿迁徙到另一个岛屿,最终占领了从新西兰到夏威夷再到复活节岛的大部分太平洋岛屿。要知道,太平洋约占总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这与外太空完全没有什么区别。波利尼西亚人的这次大迁徙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其成就丝毫不亚于哥伦布。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阿姆斯特朗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彻底地看到了登月的真正意义。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踏上月球后说出那句没有排练过的经典句子。线路。不幸的是,真正了解阿姆斯特朗的人并不多。改编自汉森原著的同名电影《登月第一人》将阿姆斯特朗描绘成一个情感脆弱的小男人,甚至虚构了阿姆斯特朗为了拯救女儿而将女儿的纪念品扔进月球陨石坑的情节。煽情主义。一位知情专家评论说,如果阿姆斯特朗真的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他肯定不会被NASA选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人更像电影导演,将登月视为一场关于“冷战”的游戏或个人情感救赎。 “阿波罗11号”返回后,美国人对阿波罗计划的热情一落千丈,NASA的经费也迅速减少,不得不在1972年底草草结束,宣布阿波罗计划结束。事实上,当时有两枚“土星5号”火箭已经建成,完全具备发射资格,但只能留在原地生锈,最终成为博物馆展品。
从此,世界变得越来越和平,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当然是好事,但人类也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变得越来越胆怯。现在的社会制度让我们的科学家和探险家变得越来越谨慎,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如果阿波罗计划放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政府批准的。
将“阿波罗”系列飞船送上月球的“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
更糟糕的是,现有的科研体系越来越注重实用性,科学家们逐渐失去了仰望星空的勇气和动力。为了获得研究人类进化的资金,美国著名人类遗传学家戴维·赖克(David Reich)必须写出一份务实的理由,将他的研究归入遗传疾病领域。在他去年出版的一本新书《人类起源的故事》中,他忍不住提出了如下抗议:
“我们科学家,受困于科研资助体制,经常要证明我们的研究工作在卫生或科技方面有实用价值。但是,人类的好奇心本身难道不应该被认可吗?……我再次呼吁,对人类自身历史的研究至关重要,无论是艺术、音乐、文学,还是宇宙学等等。这些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人类的共同处境保持警醒的认知。这些认知越是在意料之外,对人类就越是举足轻重。” 问题在于,所有那些涉及宏大问题的探索都需要有无以伦比的远见和耐心,可当今人类正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美国著名科普作家乔治·穆瑟尔(George Musser)认为,正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失去了感知漫长时间的能力。他在2019年夏季出版的《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季刊上撰文指出,因为进化的原因,人类的感知能力一直是很有限的。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感知空间的能力,大如宇宙小如原子远如星系弱如星光的物体如今都能很轻易地被人们看见了。但是,科技的进步反而缩小了我们感知时间的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所有需求都会越来越快地得到满足,于是我们就越来越局限于眼前的苟且,看不到或者没有耐心去考虑长远的未来。阿波罗计划前后延续了10年,它所面对的问题更是涉及到人类千百年之后的未来,但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暇考虑那么远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突飞猛进,在医药行业进展神速,但在气候变化这类“漫长”的问题上却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 而这,正是阿波罗计划留给人类的最大遗产。在过去的这50年里,人类似乎已经将其遗忘。不知道在接下来的50年里,人类能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继承这笔遗产,再次抬起头仰望星空。 结语 人类的每一次冒险,结果都难以预料。当初哥伦布一时冲动,换来的却是一场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变革。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从此开始自由地交换物资和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彻底改变了世界观,人类从此拉开了现代化的序幕。 如果阿波罗计划没有停止,而是继续下去的话,也许今天的人们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将是假期到底是去月球还是火星?时间不宽裕的人也许会考虑纽约,因为基于“土星5号”而开发出来的新火箭技术很可能已经把北京至纽约的飞行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小时以内。相关视频
-
室外篮球哪个牌子好耐打(篮球爱好者必备的室外球品牌推荐)(室外篮球哪个牌子好用)
2023-09-07
-
NA2012季后赛热火对凯尔特人(2012热火vs凯尔特人揭幕战)
2023-09-07
-
世预赛积分榜2021(世预赛积分榜亚洲出现要求)
2023-09-07
-
坎特雷拉公主攻略(坎特雷拉故事)
2023-09-07
-
谢尔盖米林科维奇萨维奇
2023-09-07
-
最新黎巴嫩球联赛排名及球队析(黎巴嫩篮球联赛比分)
2023-09-07
-
郎平的事迹介绍及其他名人的成功经历(郎平的名人故事)
2023-09-07
用户评论
哇,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50年前阿波罗计划的成功,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啊!感觉我们今天的生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啊,那可是我童年的记忆啊。现在想想,当时的科学家们真的很了不起,竟然能实现那样的壮举。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50年前的人类就已经能登上月球了,现在我们还在纠结火星殖民?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留下的不仅仅是月球上的脚印,还有那份勇于探索的精神。现在的人类,是不是也应该继续追求那样的梦想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阿波罗计划最大的遗产,就是让人类意识到宇宙的无限可能。想想看,我们曾经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知道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粒尘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科技狂潮,感觉现在的生活都是那时候的延续。不过,现在的人类是不是有点迷失方向了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不仅仅是个科技成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呀,提到阿波罗计划,我就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宇航员。他们为了人类的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真是让人敬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里说“冷战”制高点,那时候的国际关系真是太紧张了。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国际氛围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太快了,感觉阿波罗计划那时候的成就已经很遥远了。但是,那份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也给后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不也是在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里提到的“遗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那份人类共同追求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也让人类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留下的,还有对地球环境的关注。想想看,宇航员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不是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科技发展,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阿波罗计划带给我们的启示:科技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繁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也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开始。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这份精神,探索更多的未知。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我忍不住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科技竞争。虽然现在和平了很多,但是人类对科技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阿波罗计划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科技上的成就,还有对人类精神的激励。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